索尼:聚焦主流尺寸,RGB-Mini LED 原型机剑指实用化

在 IFA 2025 展会现场,索尼以模拟电影场景为载体,展示了其 RGB-Mini LED 原型机,搭配索尼威尼斯摄像机、专业工作站及分级监视器,直观呈现技术在专业影视制作场景的适配能力。
这款原型机对传统 LED 背光进行重构,核心突破在于取消量子点滤光片,采用完整的 RGB LED 二极管阵列,带来两大关键优势:
- 画质升级:覆盖超 99% DCI-P3 色域、约 90% BT.2020 色域,显色量达到 QD OLED 的四倍,峰值亮度高达 4000 尼特,HDR 效果大幅提升;
- 硬件协同:搭载索尼自研 XR 背光主驱动器,配合与联发科联合开发的控制处理器,同时获得罗姆、三安光电等产业链企业的工程技术支持,确保性能稳定。
与其他品牌侧重超大尺寸不同,索尼的策略更偏向 “实用化与销量”:暂未明确上市时间(预计 2026 年),但已确定首款产品将聚焦 55 英寸、65 英寸主流尺寸,避开超大屏市场的小众定位,试图通过贴合大众需求的尺寸布局打开市场。
三星:押注 Micro RGB,以 “低成本 + 高色域” 破局

三星在本届 IFA 首次展出115 英寸 Micro RGB 电视,将其作为 RGB-Mini LED 技术的进阶探索成果。该产品核心亮点在于 “微观层面的技术优化”:每颗 LED 尺寸小于 100 微米,通过单独控制红、绿、蓝微型灯珠,实现业界首个 100% BT.2020 色域覆盖,完全符合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色彩准确度标准,解决了传统显示技术在广色域呈现上的短板。
三星同时强调其技术性价比优势:相较于 OLED,Micro RGB 通过微米级 LED 切割与精准排列,制造成本更低,具备规模化普及的潜力。目前,这款 115 英寸产品已确定将在未来几个月加入三星 2025 年产品线,成为其在高端大屏市场对抗 OLED 的核心筹码。
海信:加速产品落地,RGB-Mini LED 布局再补位

海信在展会上发布第二款 RGB-Mini LED 背光电视U7S Pro,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该机型将于 9 月底量产上市,提供 75/85/100 英寸三种规格,其中 100 英寸版本官方定价 2-3 万元,瞄准中高端家庭用户。
U7S Pro 搭载全新升级 “双芯” 组合,延续 RGB-Mini LED“超高色彩、超高亮度、超广视角、超低能耗” 的核心特性;同时,海信还展出已在全球近 20 国上市的 116 英寸 RGB-Mini LED 电视 UX,形成 “主流大屏 + 超大尺寸” 的双重覆盖。
此外,海信同步展示面向未来的 Micro LED 巨幕新品,以 “尺寸自由化 + 形态场景化” 为核心:24mm 超薄机身支持 “零贴墙” 安装,尺寸覆盖 136 吋、163 吋标准款,最大可定制至 271 吋,通过无边框拼接打破传统显示的物理限制,展现出从 “当前技术落地” 到 “未来技术探索” 的双重布局。
其他品牌:技术细分与场景延伸,丰富市场生态



除三星、索尼、海信外,其他品牌也围绕 RGB-Mini LED 及关联技术,展现出差异化竞争思路:
- TCL:聚焦 “极致参数与场景拓展”,展出全球最大 QD-Mini LED 电视 115 吋 X11G Max,以 20000 + 背光分区、5000nits 峰值亮度打造家庭观赛 “巨幕场”;同时将 QD-Mini LED 技术延伸至电竞领域,推出双 4K 超宽电竞屏 57U9,实现技术从电视到专业显示器的跨界应用。旗下雷鸟创新还发布全球最小可量产全彩 Microled 光波导 AR 眼镜 X3 Pro,进一步拓展显示技术的应用场景。
- 创维:主打 “技术融合与区域适配”,与京东方合作推出海外黑晶屏系列,融合 QD-Mini LED 与防眩光黑晶屏技术,解决户外强光下的显示痛点,同时推出 110 吋壁纸艺术电视 Q9E 等产品,兼顾画质与设计感,针对性布局欧洲市场。
- 惠科:发力 “细分领域极致体验”,旗下 HKC 展示 31 英寸 G32M12Max 显示器,以 9000 + 背光分区(万级分区水平)提升亮度控制精度,缓解 Mini LED 常见的光晕问题,搭配 4K 分辨率、240Hz 刷新率及 VESA DisplayHDR 1400 认证,瞄准专业电竞与设计用户。
- 京东方:深耕 “技术底层创新”,其自主研发的 UB Cell 4.0 技术斩获 IFA 创新奖项,通过 0.7% 超低反射率、95% BT2020 色域覆盖及圆偏振光护眼技术,兼顾画质与健康,为下游品牌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行业展望:高端市场竞争加剧,普及需突破 “成本与尺寸” 瓶颈
从本届 IFA 展会信号来看,RGB-Mini LED 技术的发展已进入 “从高端试水到规模竞争” 的关键阶段:- 高端市场格局将重塑:2026 年起,高端 LCD 电视市场将进入 RGB-Mini LED 主导期,三星、索尼、海信等头部品牌的技术角逐将围绕 “色域、亮度、成本控制” 展开,加速推动细分市场规模扩张;
- 技术普及面临双重挑战:当前产品多聚焦 75 英寸以上大屏及万元级高端价位,若要实现大众化普及,需突破 “尺寸下沉”(覆盖 55-65 英寸主流尺寸)与 “成本优化”(中端机型定价下探至 5000-8000 元区间)两大瓶颈;
- 产业链协同成关键:从索尼联合联发科、三安光电,到创维与京东方合作,可见 RGB-Mini LED 的成熟依赖上下游技术协同,面板、芯片、驱动方案的联动创新,将决定技术落地效率与性价比优势。
整体而言,RGB-Mini LED 已成为显示行业的 “新赛道”,三星、索尼的领衔布局将加速行业竞争,而技术从 “高端专属” 向 “中端普及” 的突破,将是决定其能否重塑市场格局的核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