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显示领域,中韩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歇。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这场竞争已从LCD延伸至OLED,如今又聚焦到了iLED。韩国为了重掌竞争主导权,动作频频。
韩国的显示“奋进之旅”
韩国曾自2004年起超越日本,在显示行业长期占据领军地位。然而,2021年中国显示面板出货量超越韩国,2023年韩国显示面板全球占比为10%,中国则高达67%。在新兴显示技术领域,韩国的领先优势也逐步缩小。
为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夺回主导权,韩国积极推出显示面板扶持政策。2023年5月,韩国政府与企业联合公布“显示产业创新战略”,计划到 2027年投资超6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00亿元)用于开发下一代新显示技术,包括扩充OLED面板生产线等。同时,韩国还致力于推动技术国产化,目标是将显示产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制造设备等的国产化率从65%提升至80%。
韩国政府也将从制度层面给予支持,包括扩大税收抵免、指定专业园区、放宽监管以及投入超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的研发资金,并将显示相关技术列为国家先进战略技术,让企业享受额外税收优惠。韩国期望到2027年,其在全球显示市场的份额能从当前的37%提升至50%以上,并在尖端显示技术方面领先他国5年。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一计划实现难度较大。
OLED领域的激烈角逐
近期韩国方面称,中韩在OLED面板领域的技术差距已缩短至两年内。此前,韩国调研机构UBI Research代表李忠勋表示:“若仅看技术开发,中韩相差1 - 2年。”今年3月,三星显示社长崔周善也承认,中国OLED面板厂商的技术差距与其相比约在1 - 1.5年。
从OLED面板供给能力来看,中国已与韩国不分伯仲。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中国在OLED产业已投入约5000亿元,在全球中小OLED面板市场与韩国势均力敌。随着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发展,中国柔性OLED面板的份额还将扩大。据Omdia预测,2024年上半年,中国可折叠OLED面板出货量预计为640万片,占总出货量的53%,将首次超越韩国。
李忠勋指出,随着中国进军移动OLED市场,三星显示的移动OLED出货量持续减少,预计将从4亿 - 5亿片降至3亿片以下。因此,韩国将更多期望寄托于正处上升态势的IT和车载等中尺寸OLED市场。
目前,在中尺寸OLED领域,韩国的代表企业为三星显示和LGD(采用蒸镀技术);中国的代表企业有京东方(采用蒸镀技术)、华星光电(倾向于喷墨印刷技术)、惠科和维信诺(开发无FMM的光刻技术)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在中尺寸OLED方面的投资和量产节奏与韩国基本同步,且在产能上更具优势。据董敏介绍,截至目前,中国为中尺寸OLED投入超1200亿元用于新产线项目建设,预计达产后,产能将超韩国4倍以上。董敏认为,中国OLED产业在与韩国的竞争中,已从“遥望者”“跟随者”转变为“并行者”,甚至可能在部分领域成为“领先者”。
韩国开辟竞争“新赛道”
为保持显示领域的领先地位,韩国继OLED后选择开拓“新赛道”。
韩国政府于2023年5月发表显示屏产业创新战略,计划通过培育iLED产业,于2027年重夺全球显示产业首位。近日,韩国政府决定从2025年到2032年的8年间,投入48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7亿元)发展iLED。韩国政府坚信,iLED项目有望成为继OLED之后,助力韩国显示产业重回世界第一的关键。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ED显示应用分会秘书长洪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iLED是LED技术和市场的细分,包括Micro LED、Nano LED、量子点(QD)LED等以无机材料为光源的LED显示技术。iLED之所以被韩国视作继OLED之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是因其以无机材料为光源,相比有机发光技术(如OLED等),更耐湿气和氧气,且在亮度和功耗方面有优势,能拓展至更多应用领域。尤其在元宇宙、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兴起的背景下,iLED备受瞩目。
CINNO Research资深分析师刘雨实强调:“iLED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韩国OLED‘技术领先’战略的延续。在自身OLED技术优势渐弱的当下,提前布局多个有潜在优势的新技术,对韩国打造持续领先的竞争地位至关重要。”
中韩显示竞争的新“战局”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韩国加大对无机LED的支持,中韩在先进显示面板和未来显示面板产业链的竞争,将围绕OLED与iLED形成新的“战局”。
在iLED技术中,Micro LED作为备受期待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早已被韩国列为重点。早在2022年,韩国政府计划在2026年之前总投资14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20万元),在韩国光学技术研究院京畿分院建设“京畿合作中心”。韩国政府官员称,Micro LED是继OLED之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潜力巨大,各国竞争激烈,政府计划将“京畿合作中心”项目打造为Micro LED核心产业发展基地,布局全球新市场,实现Micro LED零部件的国产化。
除推动Micro LED产业化发展,韩国在Micro LED技术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并积累了大量专利。据韩国专利厅介绍,对在韩国、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专利厅注册的专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韩国申请的与Micro LED技术相关的专利最多,达1567件(23.2%),高于日本的1360件(20.1%)和中国的1217件(18.0%)。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在Micro LED方面的产业优势可能更大,韩国短期内难以超越。董敏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LED显示产业制造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先进的制造能力。在Micro LED方面,无论是知识产权、技术、产能还是上下游配套,中国均已形成产业优势。而韩国的Micro LED仍处于探索阶段,产业生态严重不足。
据业内人士透露,韩国最大的竞争劣势在于“规模性主体数量不足”。目前只有首尔半导体一家韩国企业能够生产LED芯片,产品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可凭借“体量”和“成本”优势,构建难以撼动的竞争格局。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KDIA)副会长李东旭也承认,韩国iled显示屏产业的竞争力不如中国,并强调时间紧迫:“当前,iLED领导地位之争已经开启,时间就是竞争力,如果投资延迟一年以上,可能错失市场竞争机会。”
据悉,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KDIA)已成立无机发光显示器小组委员会,韩国LED芯片生产企业——首尔半导体CEO李正勋就任该委员会主席。韩国政府通过发展iLED项目,助力韩国建立从材料、设备、工艺到终端的“自给自足”产业链。同时,韩国还计划在忠清南道牙山建设大型示范基础设施智能模块化中心,以支持韩国材料、零部件和设备公司的技术验证和商业化。
“韩国的LED技术和产业化基础相对薄弱,生态系统尚未完善。因此,韩国政府的支持对确保韩国本土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十分必要。”洪震称。
刘雨实分析,未来,韩国很可能先从政策层面鼓励,再通过产业链积极联合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以削弱中国无机LED市场的体量和产业规模优势。值得注意的是,LED所使用的像素技术需结合半导体制程相关技术。业内人士认为,若韩国能以领先的半导体技术为基础,结合积累的显示资源,构建新的LED生态系,或许有望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中韩在显示领域的竞争不断演变,从OLED到iLED,双方都在积极布局和发力。未来的竞争格局充满变数,谁能在这场技术与产业的较量中胜出,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