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前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1.09亿元,同比增长5.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1亿元,同比增长474.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0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3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1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净利润55.7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1.4亿元。
TCL科技表示,随着产业国别转移活跃期结束,主流显示领域的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行业回归至基于合理商业回报的有序发展阶段,企业不断优化经营策略,推动行业逐渐回暖。报告期内,半导体显示供需关系趋向健康,大尺寸化驱动面积需求稳步增长,以电视面板为代表的主流产品价格回升至盈利区间;公司产品持续高端化,业务结构优化取得成效,半导体显示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256.8 亿元,实现净利润 18.2 亿元,获利性大幅改善。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国内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业务继续夯实技术领先和智能制造优势,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积极布局全球市场,产销规模和业绩实现稳健增长。报告期内,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486.5亿元,实现净利润65.8亿元,同比增长19.9%。
半导体显示业务
报告期内,半导体显示终端需求波动趋缓,且呈现季节性改善,电视大尺寸化趋势继续拉动面积需求增长;不断优化的供给侧格局进一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大尺寸面板价格自今年 3 月修复上涨。中小尺寸面板价格逐步企稳,受下游新品发布及备货的拉动,小尺寸面板在第三季度出现结构性产能短缺和产品涨价。
TCL华星通过弹性排产策略保持库存健康,加快经营周转,并持续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受益于主要产品价格的上涨,经营业绩呈现逐季度显著改善。2023年前三季度,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2.0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8亿元,同 比增长73.0%,环比增长25.8%,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单季扭亏为盈,季度同比及环比均大幅改善。
大尺寸领域,TCL华星发挥高世代线优势,引领显示产业大尺寸化发展,电视面板份额稳居全球前二,55吋及以上尺寸产品面积占比提升至79%,其中55吋和7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 一,6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二;交互白板、数字标牌、拼接屏等商显产品份额居全球前三。中尺寸领域,公司继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t9产线顺利量产爬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显示器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三,其中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 一,笔电和车载产品加 快在全球主要品牌客户的导入。
小尺寸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增强相对竞争力,LTPS手机产品份额居全球前三,6代LTPS产线扩产项目稳步推进,以满足多应用类别产品需求;t4柔性OLED产线稼动率大幅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持续增加,第三季度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四。展望第四季度,进一步优化的竞争格局和基于合理商业回报的新发展态势,将促进行业供需均衡和产业长期、有序、健康发展,大尺寸产品价格呈现季节性温和波动;中尺寸产品价格趋于平稳,小尺寸受益于新产品需求带动,目前产能高稼动率运转并出现局部涨价趋势,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半导体显示业务将继续保持稳健经营。
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
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主要环节竞争博弈加剧,产业链价格下行,但光伏发电经济性提升,驱动终端装机稳步增长,光伏行业核心竞争力回归至技术创新和制造优势。TCL中环充分运用在行业技术和制造水平提升过程中形成的定义权、定标权、定价权,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实现经营业绩稳健增长。报告期内,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486.5亿元,实现净利润65.8亿元,同比增长19.9%。
G12及N型先进光伏材料产能持续释放,完善TOPCON电池和叠瓦组件布局,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光伏材料产销规模同比提升68%,G12硅片市占率全球第 一,N型硅片外销市占率长期稳居全球第 一;继续引领大尺寸、薄片化、细线化等晶体晶片工艺技术升级,单炉月产不断突破,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领先行业水平,公司成本领先优势增强。为提升产业协同效应,公司在江苏地区建设完成年产能2GW G12电池工程示范线,投建广州25GW 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智慧工厂,加快叠瓦组件项目建设。
依托工业4.0柔性制造能力和国际化战略合作,TCL中环加快全球化商业布局。公司依托在智能制造的长期投入和沉淀,将行业内领先的工业4.0柔性制造能力应用于各产业板块,打造自主协同、高效运转的黑灯工厂,劳动生产率达到行业领先,具备全球范围内的在地化制造优势。公司与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签署《联合开发协议》,拟在沙特阿拉伯共同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一期设计产能20GW。基于Maxeon公司拥有的IBC电池-组件、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公司与Maxeon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生产与渠道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将进一步协助公司未来海外业务的加速发展。